双手紧握扳手,眼睛盯着长杆螺丝,在安徽矿机皮带机车间镗床前,赵德飞正聚精会神地进行工件装卸操作。
“最近才到镗床工位,镗床精度高、要求严,会尽最大努力‘补好位’。”说起话来,赵德飞还有些腼腆。
从业28年来,赵德飞始终“战斗”在生产的最前线,从一名普通学徒、劳务派遣工,蜕变为能跨工种操作多种设备的全面型人才,每一次成长都有迹可循。
1994年,赵德飞来到安徽矿机,从事车床加工。“对设备的认识和理解有多深,就能走多远。”当时一名老师傅的话,让赵德飞一颗爱钻研的心被点燃了。为了尽快熟练车工技术,他每天6:30第一个到岗,提前做好生产准备,第一个开动机床;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把工作中的心得、疑惑都记录下来,晚上回家后再翻书查看。在这个技术含量高、任务杂的岗位,他下足“绣花”功夫,把磨刀、换刀、调整车床转速等车工技能钻研了个透。
“优秀的工人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如果说当初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那后来赵德飞身上更多是沉稳踏实的干劲。班里的难活、新产品试制等大多由他来完成,为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赵德飞常常利用工作中的碎片时间揣摩钻研,下班后废寝忘食进行小改小革,有效改善现有设备加工条件。车床、钻床攻丝用的丝攻大小不同,夹具没有互换性,他动手加装了互换套,实现了多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设计了镗床使用螺旋调节垫铁,可以满足大小不同、高度不同的工件装夹,镗、钻、铣、刨床均可推广使用,省时又省工,既节约了设备成本又优化了车间现场管理。
赵德飞的爱动脑体现在每一项工作中。2012年,公司引进了一台重型卧式车床,当时由于操纵杆过短,每次使用时都要蹲下身子贴近车床,容易被铁屑烫伤。经过仔细观察,赵德飞和分公司领导沟通后,经过多次试验,最终设计完成了比较合理的操纵杆,既方便操作又解决了安全隐患。初尝成功的喜悦,一鼓作气,赵德飞又对这台重型卧式车床“动起了心思“。重型卧式车床是遵循“液压工作原理”,每年冬季气温较低时,由于液压油粘稠变大,油泵压力达不到,会造成机床无法正常启动,但更换液压油成本又较大。经过仔细对比查询,他自费安装了一套智能温控系统NG-3,具备自动加温和定时关机功能,开机时间由改装前的5小时左右直接降至0.5小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了分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作为一名生产班长,发挥好‘兵头将尾’的作用是应该的。”赵德飞很清楚作为一名生产骨干肩膀上的压力与责任,凭着一颗赤诚奉献的心,凭着一股不肯服输的劲儿,圆满完成了一个个生产任务,成为攻坚克难的“排头兵”。机床加工经常会接到加工临时性、数量少、难度大的零配件,比之批量生产的工件费时费力工时少,别人都避之不及,赵德飞总是欣然接受,从不讲条件。在公司新产品试制、急件加工时期,他带领全班人员白班连夜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大家的想法朴实又一致,“产品工期、质量都不能出问题,更不能出在自己手上”。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心,为公司生产任务的按时保质完成提供了坚强保障。日积月累,赵德飞多年来在出勤、加班、工时等方面名列车间前茅,被大家戏称是“最会抢时间的人”。
“钻研业务,是一个技能工人终身的必修课。”在赵德飞的影响和带动下,身边越来越多的职工都加入到他的“行列”,彼此学习,共同研究,相互交流。赵德飞也主动承担起培养新人的任务,无论谁来请教图纸、工件装夹还是技术问题,他都仔细讲解、手把手操作演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朋友劝他“留一手”,说自古以来“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在他看来,“一枝独放不是春”,只有大家都优秀了,公司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好了,职工才能有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拼搏、创新、奉献的种子,在合适的土壤里一旦发芽,很快会开花结果。多年来,凭着精湛的技艺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经赵德飞加工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均达到100%,他个人不仅在2012年公司第一批劳务派遣工转正时名列其中,还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五好职工”“生产标兵”。
“我不敢说要做最好的工人,但至少要踏踏实实地做个好工人。”从平凡到优秀,从默默无闻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技术巧手”,赵德飞用自己的成长故事告诉大家:热爱自己的工作、忠诚自己的岗位,每个人都能做到出彩出新。(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