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绿色开采技术十余年,这一次,淮海实业集团所属中勘资源勘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勘科技)力图再次向“新”突破。
日前,中勘科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研究院揭牌。研究院旨在组建一个集勘察设计、咨询服务、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平台及全过程技术服务专家团队,围绕一线工程实际问题,攻坚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煤炭开采技术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勘科技此举一出,便立即引起业界普遍关注。“这预示着,中勘科技将继续巩固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也有助于煤炭开采技术的革新。”一位长期关注煤炭开采技术的业内人士表示。
观察人士的此言不虚。事实上,在研究院揭牌前,中勘科技在煤炭开采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上,早已闯出独有的一片天地。
厚积薄发的“向新力”
一直以来,传统的采煤方法导致地面塌陷,引起建筑物、土地与环境破坏。如何在开发煤炭资源过程中实现矿井绿色开采、生态保护和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早从2002起,中勘科技便参与开展“覆岩隔离注浆充填不迁村开采技术”研究。经过七年不懈努力,2009年,此项技术在刘店煤矿成功得以实施,并迅速在整个华东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也称它为注浆绿色开采技术。”张宇介绍,之所以冠以“绿色”之名,是因为该技术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地表地形、地貌不受破坏,保护地表水系及浅层地下水系不受干扰,保护地表建筑物(构筑物)不受破坏,做到提前主动防治。
覆岩隔离注浆充填开采工程施工现场。淮海实业供图
据悉,注浆绿色开采技术是“液压学”与“工程结构学”形成的“柱+板结构”的完美结合,通过注浆形成的“柱”与完整的地层岩石“板”组成的结构体系,保持了地层结构的稳定,避免了形成塌陷区、造成地层破坏后的“亡羊补牢”的被动式治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中勘科技注浆分公司副经理周子龙介绍,采用什么材料注浆,都是经过了长期地摸索。“近年来,公司通过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注浆浓度、材料比重、煤矸石破碎粒度、粉煤灰、黄土等材料成分配比,多方面综合优化注浆材料,达到降低成本、成效显著的目的。”
在一次次的工程实践中,中勘科技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逐渐掌握了注浆层位的选择、注浆压力的控制、注浆材料的多样化等各技术环节,并在对工程监测、项目管控、效果评价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控制流程和方法,最终实现了绿色开采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
据悉,覆岩隔离注浆充填开采技术已在河南义煤集团、神火集团等多个煤矿的70多个采煤工作面成功实施,解放煤炭资源4800余万吨,减少搬迁成本60多亿元。
山东新泰2117工作面覆岩隔离注浆充填施工工程。淮海实业供图
“这项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是在河南新义煤矿孤岛工作面上,解决了工作面接替的难题。”张宇介绍,公司由此申请的一种孤岛工作面注浆充填的采煤方法及其沉降观测装置,在2022年获得了安徽省专利奖优秀奖。
公开信息显示,该注浆采煤方法及装置通过对注浆充填技术进行革新,在经过有限量的注浆充填将孤岛采煤工作面塌陷范围严格控制在采煤工作面正上方或一定范围内,使得采面外部的耕地不被影响,实现了注浆充填投入与耕地保护收益之间的均衡,对于农田与土地起到保护作用。
而此前,覆岩隔离注浆充填不迁村开采技术先后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成果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等奖、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奖项。
攻坚“卡脖子”难题
技术创新没有止境。
这一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研究院的成立,也意味着中勘科技将继续深耕煤炭绿色开采技术领域,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行业提质增效。
据悉,研究院成立后,中勘科技将紧跟地勘行业前沿科学技术、制定研究院中长期科研规划的同时,紧盯行业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抓研发,充分利用创新平台,聚焦优势产业项目,加快拓展以地质勘查为基础、以注浆减沉和环境治理为核心、以瓦斯治理工程为拓展的绿色产业链,提高绿色发展“成色”;以核心技术为重点,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努力增加技术领先优势。
“成立中勘科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研究院,是集团践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举措。”淮海实业集团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创新平台,把握先机,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坚持服务市场、创新项目、打造精品,全面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近年来,淮海实业集团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通过深化改革调整、聚焦主业发展、实施管理创新等一系列举措,努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规模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目前,集团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专利172项,“擎宇”牌液压支架等15个省级名优品牌产品,并成立了潘际銮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建材研究院。